扬美沙糕:食而不腻、香甜可口、入口即化
2023-07-30 22:27:43
|
来源:广西新闻网

扬美沙糕历史悠久,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名小吃之一。沙糕味甜、有浓郁的米香味,食而不腻、香甜可口、入口即化,并具有养胃健脾、明目清肝等功效,广受食客欢迎。2012年,扬美沙糕制作技艺被列入第四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在中华饮食文化中,糕点是独具特色的一类。既是充饥果腹之佳肴,又是茶饮之所以尽兴、酒食之所以合欢者。

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味觉喜好和制作特色。左江水域的稻米,为沿岸地区的糕饼制作提供了便利,稻香在广西不同的地域被赋予了不同的芬芳。

“扬美三宝”之一的沙糕,便是以糯米为主要原材料。其名中的“沙”字得源于糯米糕粉沙质、松软的口感。

据县志记载,自宋代狄青远征广南(今广西)开始,当地土人即制作沙糕作为干粮供官兵食用。明嘉靖年间,广南的沙糕已成为贡品。其中,扬美村制作的沙糕香甜软糯、食而不腻,颇受食客欢迎。

走进扬美,眼之所及的小摊点招牌上,大大的“沙糕”二字格外显眼。“‘糕’和‘高’同音,大家都祈盼着生活水平提高,祈盼幸福美满。”在扬美人的印象中,沙糕就是可以吃的“吉祥物”,无论逢年过节、招待贵客还是赠送亲友,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备上一份。

杨家父子是乡亲们口中制作沙糕的好手。老师傅杨维自1999年起便开始秉承传统手工制作沙糕,后来他又将这项手艺传授给了两个儿子。“老大杨文勇接手家里的沙糕生意,老小杨文凯成了扬美沙糕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都‘出师了’!”

选料、炒米、碾粉、吸潮、熬糖、擀粉、装模……杨维说,用传统工艺制作沙糕,工序复杂,亦有不少讲究。

以芝麻沙糕为例,精选本地种植的香糯米,洗净,炒制后晾凉碾成粉。一次只能炒不到1公斤的糯米,炒多了,糯米会熟得不均匀。

“认粉打地气”,“打地气”就是自然吸潮,去除躁气。糯米粉放置一段时间,让其充分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达到软化的效果。吸潮所需的时间因季节不同会有所变化——夏季空气潮湿一般需要两到三天,冬季天气干燥则需二十来天。

糕粉备好就要开始熬糖。待锅中水开后倒入白砂糖,先用中火将糖熬化,随后转小火,其间需要不停搅拌,不让糖糊锅。

糖浆舀起,一滴一滴拉成丝,便可以关火。糖浆出锅后,还要不停地搅拌等其放凉,否则糖又会还原。

混合均匀的沙糕粉放入模具,用铜抹子压实、抹平,制成宽扁型。“手工压粉的手感是机器无法取代的,机器压粉一般比较实,制成的沙糕咬起来硬。手工可以根据粉的蓬松、干燥程度调整力道与手法,保证沙糕口感松软。”对于有丰富制糕经验的杨家父子来说,压粉的力道早就拿捏得恰到好处。

上世纪四、五十年代,随着左江水运的昌盛,扬美沙糕曾远销两广及东南亚地区,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时受到外来饮食文化的冲击,扬美沙糕面临着作坊锐减,技艺失传的危机。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