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儿女文化情,代代传承代代行,你传承来我传承,弘扬文化你我同行。3月7日下午,宜州区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刘三姐镇政府和刘三姐镇中心小学共同举办“非遗进校园 文化润童心”刘三姐镇2023年刘三姐歌谣进校园活动启动仪式,以刘三姐歌谣带动宜州其他非遗项目的宣传,在普及的基础上深入学习宜州非遗,从而为铜鼓文化(河池)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刘三姐歌谣多形式教学
(一)“刘三姐歌谣”歌舞串烧
由刘三姐镇洛漏村小学山歌队进行展示,该山歌队是歌王潘红梅精心培养而出,配上动感音乐,小小身影却能燃烧现场,给台下师生带来不一样的刘三姐歌谣体验感。
二十大会已召开,喜讯传到壮乡来;
河池宜州刘三姐,幸福生活上台阶。
三姐歌谣进校园,山歌传承谱新篇;
感谢领导来指引,民族文化代代传。
少年强则国才强,吾辈争当好儿郎;
英雄我们永铭记,国耻在心永不忘。
石榴结籽抱得紧,芭蕉结果一条心;
中华民族同奋斗,繁荣发展为复兴。
(作者:潘红梅)
刘三姐歌谣《歌舞串烧》
(二)姐妹歌王合唱歌谣
由刘三姐歌谣自治区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黄月香(姐)、黄月霜(妹)共同传唱以如何完成学业为主题的刘三姐歌谣,在体验过程中得到启示,激励学生们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娃仔进校学文化,接受教育顶呱呱;
认真学习成绩好,力争长大上清华。
不管在家是上学,我们个个要自觉;
要和人比成绩好,不要去比零食多。
娃仔零食若吃多,牙齿缺像老阿婆;
经常锻炼身体好,参加文体搞娱乐。
不但上好文化课,也要打球搞娱乐;
平时也搞拔河赛,还要学会打砣螺。
平时按时来上学,业余就来学山歌;
女生就是小三姐,男生就是小牛哥。
道路越走越宽阔,学生不嫌知识多;
德智体美也重要,还要学习唱山歌。
(作者:黄月香、黄月霜)
黄月香、黄月霜合唱刘三姐歌谣
(三)刘三姐歌谣重要调——三姐调
由刘三姐歌谣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谢庆良现场传授,当熟悉的三姐调唱起来后,现场的人不由自主地跟唱起来。
种竹就望出嫩笋,读书望当三好生;
唱歌就望传后代,民族文化得传承。
文化自信是能量,引领复兴向辉煌;
优秀文化育后代,少年强则中华强。
(作者:谢庆良)
谢庆良教学
宜州彩调剧中人物展现、基本功教学
(一)传统彩调剧《王二报喜》的片段《三杯酒》
由宜州彩调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唐旭东展示,他的表演生动形象、幽默风趣,台下师生连连叫好。他能灵活运用民族唱腔的技巧、科学发声的方法,贯穿于宜州彩调的韵味风格中,使传统彩调得到传承与发展。
唐旭东展示《三杯酒》
(二)舞台剧《刘三姐》的片段《说媒》
由宜州彩调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唐金莲展示,具有桂剧功底的她艺术表现手法新颖,人物塑造有特点,把媒婆这一角色演得炉火纯青,使观众感到耳目一新,也活跃了舞台的场面。
唐金莲展示《说媒》
(三)基本功打扇花教学
由宜州彩调县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曾艳传授,年轻有活力的她细心教学生们如何拿彩扇、打扇花以及舞步,她告诫学生们,学好彩调一定要好好练习基本功,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说的就是彩调演员。
曾艳传授基本功打扇花
宜州渔鼓教学《唱宜州》
由宜州渔鼓县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黎焕菊和民间艺人共同展示节目《唱渔鼓》,融合宜州地方戏剧、民歌逐渐方言说唱艺术,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生活气息、山野风味和朴实的表演风格,节奏明朗轻快、唱腔舒展流畅等鲜明特点。
渔鼓《唱宜州》歌词
黎焕菊、民间艺人传授渔鼓《唱宜州》
该活动吹响了2023年宜州非遗传承号角,让非遗在宜州各校园生根发芽,将宜州的文化基因根植到每一位学子身上。(文/罗美丰 图/莫祥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