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花玉白水中花 清纯甘甜茶自香
2023-02-05 13:42:35
|
来源:广西日报

相传,乾隆游历江南时,店家为其奉上了一杯玉林茶泡,乾隆十分欣赏,便留下了一副对联:“茶香飘四海,泡甜达三江”。

所谓茶泡,即以茶来泡食。

取一缕冬瓜魂,錾一枚杯中玉。玉林茶泡不仅可食用,可泡茶,更具观赏性,雅致而又有情调,堪称“舌尖上的艺术品”。

本期,我们走进玉林,探访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玉林茶泡制作技艺,感受其独特魅力。


玉林茶泡制作技艺

类别:传统技艺

级别: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批次:第六批

地域:广西 玉林

茶泡是以黑皮冬瓜为原材料,通过錾(zàn)刻、浸泡、过青、上盘、筛晒等工序制作而成,其外观洁白无瑕、玲珑精致,伴茶喝时更是清香甘甜、沁人心脾,深受当地人的喜爱,尤其得到海外华侨们的青睐。2016年,玉林茶泡制作技艺被列入第六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从玉林市玉州区城西街道新定村村口直走百米后右拐而下,便可看到一幢灰色的三层小楼,穿过木质门牌头走进大厅,几个大字赫然映入眼帘——“李世俊茶泡坊”。目前,玉林市以传统手工制作茶泡的作坊仅存两家,李世俊茶泡坊是其中之一。

李世俊茶泡坊建立于1979年,创新出许多新颖独特的花式茶泡,并开始投放玉林市场,李喜燕清楚地记得,最开始,一枚枚洁白无瑕的茶泡是用油纸包好送给客人,后面发展为使用散装塑料包装。在重要节日,茶泡坊人来人往,生意很是红火。

李喜燕,现茶泡坊的负责人,其父亲为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玉林茶泡传承人李世俊。2019年,李喜燕被评为玉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玉林茶泡传承人。

玉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玉林茶泡传承人李喜燕。

玉林茶泡可追溯至宋代,当时,富贵人家待字闺中的女儿家们,闲时关注饮茶时可以佐配的材料,因冬瓜味甘性凉易于解暑,便将其作为原材料开始研究制作,这配茶之物便是茶泡的雏形。

据光绪二十年《郁林州志·舆地风俗》记载:“若嫁女者须备数百枚,女于归次日,凡婿家男妇老幼及烟戚遍奉茶泡,谓之‘新人茶’。”当时,玉林民间新娘出嫁必备三宝——嫁妆、茶泡手艺、茶泡。一份精致的茶泡代表着新娘心灵手巧、聪明贤慧。此外,以拥有茶泡的数量、花式、品种来象征身份和地位。而后茶泡盛行于老人祝寿、招待贵宾等活动中,这种风俗一直持续到 20 世纪中期

玉林茶泡。

制作一块简单的茶泡需要经过錾刻、浸泡、过青、上盘等主要7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有一番讲究,不可掉以轻心,且易受天气影响,耗时一般约为一周,而制作复杂的则要半个月之久。

茶泡有平面、立体两种形态,制作平面茶泡需大暑节气过后成熟的玉林本地的“老水”石瓜(又称黑皮冬瓜)作为原材料,这时的石瓜肉质紧实,瓜皮坚硬,便于制作。而30斤左右,外形均匀平直、表面光滑的大瓜,用手轻敲,声音脆亮的为制作茶泡的最佳选择。制作立体茶泡则选用的是2斤左右接近成熟、肉质坚硬的木瓜。

制作茶泡的原材料黑皮冬瓜。

随后,制坯。先将瓜洗净去皮,瓜坯去瓤,根据需要切出坯基,如正方形、圆形等,尺寸大小不一。只选取靠近表皮较坚硬的那一部分,其他部分因韧性不够,制作茶泡时难以成形,故不选用。现在常见的坯基大多约为0.5厘米厚。

将冬瓜整形,制坯。

坯基约为0.5厘米厚。

只见一块冬瓜坯在李喜燕手中不一会儿就换了模样,精美花片轮廓渐次呈现。“我们叫錾刻,不是雕刻,工具为錾刀,不是刻刀。”李喜燕介绍,与刻刀不同,錾刀为平口,纯铜材质,两端为刀,形状各异,单是圆形就可分为大圆、小圆、半圆、小半圆四类,一般常用的有十几种,若制作一个比较复杂的茶泡则需用到五十多种不同的錾刀。錾刻时,根据图案的大小、位置、方向和线条曲直等选择合适的錾刀。

常用的錾刀有十来种。

錾刻是茶泡制作的灵魂环节,十分考验耐心和手法。有平雕和立雕之分,立雕制作的立体茶泡难以晒干和泡茶,通常作为一种观赏性的工艺品,故目前以更实用的平雕为主,而平雕的手法通常有推、切、削、挑等。


李喜燕在錾刻。

一块普普通通的冬瓜坯经过精心錾刻,能变幻出无数让人惊叹的纹案。恭喜发财、寿比南山、福如东海、花鸟虫鱼……各式各样的寓意吉祥、包含祝福纹案呈现在一片绿瓜之上,无不体现着创作者精妙的手法。

双喜纹案。

各式纹案。

通常来说,錾刻简单的纹案需要半个小时左右,复杂的纹案则需要五六个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

茶泡要成形,线条是关键。錾刻时,须考虑线条与线条之间的连接性,保证线条连接流畅。在李喜燕看来,錾刻是集剪纸、绘图、书法、雕刻等于一身的传统工艺,“要做到‘心中有画’,直接下刀,一气呵成,只有十分复杂的特制图案才需提前画稿。”

特制的复杂纹案需画稿。

当茶泡坯錾成形后,放置石灰水中浸泡四五个小时,目的是减掉冬瓜的青涩味,加强图案线条的坚韧性。后每半个小时换一次清水,反复四至五次。

将錾好形的茶泡坯放入石灰水中。

浸泡过后的茶泡坯需放入带有少许白矾的沸水中焯一下,因白矾水具有防蛀漂白的功效,茶泡制成后能存放更久。接着,将焯过水的茶泡坯拿到太阳底下晾晒,直到到水分蒸发,颜色变白,这一整个过程叫“过青”。

上盘也称上糖,指将变白的茶泡坯摆盘,刷上糖浆。糖浆取优质白砂糖,熬制时需不停用勺搅动,待颜色转黄,微稠时即可出锅。上糖时,用刷子来回两面刷,如此反复,直到太阳下的茶泡坯被糖浆完全包裹,才可将其移至竹筛以备“筛晒”

将变白的茶泡坯摆盘,刷上糖浆。

筛晒为最后一步,必须在晴朗的天气中进行。将茶泡坯移至竹筛,反复移动翻晒,防止糖油粘筛,大约需一周左右,但因天气影响的缘故,时间可能增加到两周,筛晒的时间不宜过长,否则茶泡坯容易变黄,待晒干至碰撞能发出清脆的响声时,茶泡便制成了。

将上好糖的茶泡坯拿到太阳底下筛晒。

经过层层工序精心制作出来的玉林茶泡,白瑕如玉,花样迭出,奉茶冲泡汤色微黄明净,香气馥郁 ,滋味甘醇,唇齿留香。

冲泡茶泡。

2015年,李喜燕从父亲手中接过錾刀,她坦言很有压力,茶泡是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财富,也是父亲奋斗一辈子的事业,更是玉林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能在她手上走向死胡同。创新推出杯装茶泡是她的一次大胆的尝试。杯装茶泡主打水果茶的概念,使用食品级PP材料的奶茶杯,因目前茶泡常常作为特产在春节等重要节日赠给宾客,在杯子设计上特以传统喜庆元素为主。

近两年,李喜燕经常到学校、社区、商场等表演茶泡制作工艺,下一步,她想联合学校以小班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让孩子到茶泡坊亲手学习制作茶泡。“它不仅是一个工艺,更是一种传统文化,我个人还是希望茶泡能走得更远。”(/梁菁惠 杨思悦 /胡兆双 梁菁惠)

微信分享 二维码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