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钦州,小董麻通的发迹史
2022-11-01 09:18:04
|
来源:钦州市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公众号

小董麻通是钦州市钦北区小董出产的地方名牌小食品。

小董麻通用香糯粉加红肉芋粉为主料,配入白糖,搓成小粒,置于油锅中炸成直径三四厘米、长达10~12厘米、中间发泡而不空的小圆柱,再裹以薄糖,周身滚贴炒香的芝麻即成。因用芝麻包裹,内如通草而得名。小董麻通具有轻、香、甜、酥、脆俱全的特点,大而不重,甜而不腻,酥脆爽口,食后余香满口,令人回味。

1981年在广西糕点制作工艺评比会上,小董麻通首摘桂冠,名列前茅,其后获奖连连,名声远扬,成为春节期间和平常品茶最受人欢迎的食品之一。

小董麻通分为黑麻通和伯麻通两种,黑麻通用黑芝麻制作,白麻通则用白芝麻或退壳的黑芝麻制作,其中以白芝麻制作的麻通最佳。

麻通以其香脆而不粘牙的口感,成为了钦州人们喜爱的零食之一,并且承载了“财通人通路路通”的美好寓意。一般是在过年期间才有得销售,而在“钦州麻通”的世界里,小董镇几乎占了“独一份”

董汝仲,小董镇人,从事麻通制作已有10多年之久。目前和父亲在小董镇上经营着一家麻通厂。2017年7月,他们告别了小作坊,把麻通制作搬进了新厂房里,还招了40名员工。

麻通制作迈入新阶段,用机械来代替手工,能够批量生产,更快捷方便,也更干净卫生。虽然刚开始由于操作的不熟练,导致麻通的质量没有手工的好,但是经过不断的学习练习之后,现在机器做出来的麻通口感已经赶上了手工麻通。

目前小董麻通销到了钦州各地,甚至广东的也过来拿货。

做麻通分两大工序。差不多中秋前后就开始进糯米做第一道工序——做胚。要选用大个的红芽芋来做。


第二道工序就是做成品。备好晒干的胚料,放入油锅中炸至膨化。




接着是煮糖、过糖,糖经过水煮成糖浆,倒入之前炸好红芽芋胚,使其充分裹满糖浆。

之后取出来过麻仁,再放到机器上面去筛选。


最后放凉、包装,一袋袋麻通就做好了。


董汝仲回忆说,之前他们的作坊只有四五个工人手工制作麻通,父亲为了能够在圩日那天做多一些拿去卖,常常赶工到凌晨三四点,有时甚至不得睡觉。

董家做麻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七八十年前,从父亲董亮全的伯父那一辈就开始。

如今,麻通厂在董汝仲的手中被经营得井井有条,没有固步自封和慵懒懈怠,而是一直都在不断改进完善自己麻通的制作方法。

小小的一根麻通,却是几代人一直坚守下来的手艺,老一辈的传统美味,不能让它失传。

不知道还有多少人也是如此。依靠家族的团结和个人的奋斗,把传统手艺做大做强,闯出自己的一份天地。其实,只要你吃苦耐劳、脚踏实地、坚忍肯干,拥有这些精神品质就什么都能“通”了。(钦州市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公众号

微信分享 二维码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