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盐结露  “鱼”化成“鲜”  
2022-08-15 08:54:37
|
来源:广西日报

京族鱼露制作技艺

类别:传统技艺

级别:自治区级名录

批次:第二批

地域:广西·东兴

鱼露即鱼酱油,京族人又名“鲶汁”,以各种小杂鱼为原料,经过腌渍、发酵、过滤、晒炼多道工序而成,味咸鲜美。东兴京族三岛的山心村,素有“鱼露之乡”的美誉。作为京族饮食的代表符号,2008年京族鱼露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沿海而居的京族人,下海捕鱼捞虾是他们最主要的生存方式。在渔获丰盛时不便保存的大量海鲜,还有日常出海捕到但难以卖出的小杂鱼和小虾,除了用于晒制,盐渍是最常见的保存办法,鱼露也由此衍生而来。

东兴市江平镇山心村周边海域

每年的农历正月到三月渔汛来临之际,也是制作鱼露的最佳时节。京族鱼露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黄尚文,每到这时都会收购上万斤的新鲜海水鱼。

捕自江平镇周边海域的海鱼


对鱼进行去脏、洗净处理

京族鱼露的制作看似并不复杂,实则多有讲究。将各种杂鱼去除鳞片、内脏,清洗干净,用海盐腌渍。

用于腌渍的海盐

将鱼和盐混匀

而讲究之处,其一在原料,取用新鲜海水鱼和优质海盐。其二是鱼盐比例,鱼和盐须按照3:1的比例混匀,鱼少了鱼露味道就淡了,放盐的量不当亦会影响发酵。

混匀的鱼盐放入发酵缸

黄尚文给发酵缸加盖密封

用网片和竹条将缸里的鱼盐压实,使得腌渍发酵后鱼可以完全浸没在液体中。再加盖密封,接着只用静静等待时间赋予风味一份独特的洗礼。

发酵中的鱼露

发酵好的鱼汁,正待过滤

春去秋来,坛缸放得愈久只闻鲜香愈浓。历时10个月,发酵完成的鱼汁浓稠,倒入嵌着漏管的坛缸,清透的鱼露就经由漏管源源不断地滴流而出。

由漏管流出的鱼露

用棉花细布进行最后一道过滤的鱼露,即可装瓶保存。

装瓶成品的鱼露

品质上好的鱼露,呈现出自然的棕红色泽,犹如琥珀般晶莹。京族鱼露采取的是传统的高盐自然发酵,发酵缓慢,呈鲜物质与风味物质更为丰富,因此具有浓郁的鲜香。

食法之鸡肉蘸鱼露

在当地人家的餐厨里,必少不了鱼露,其食法更是多样。煮汤炒菜时佐以鱼露,朴素的青菜也能吃出海鲜味;吃鸡鸭荤肉、海鲜时蘸以鱼露,双倍的鲜美在入口时渲染开;甚至无需佐菜,一碗米饭拌上鱼露就已咸香至极。

食法之海鲜蘸鱼露

“千汁万汁,不如京家鲶汁”。对于当地人而言,各式各样的调味料也比不上这一口鱼露来的痴缠。

72岁的传承人黄尚文当过兵,种过田,打过渔,从父辈手中接过祖传的技艺,和妻子专职做鱼露已有二十余年。“我要一直把这门手艺好好做下去,做不动了,也会让后辈们继续传承。”他说道。

京族鱼露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黄尚文

如今黄尚文的两个女儿也在防城港做着鱼露生意,以味道纯正而扬名的京族鱼露,不仅在村镇周边产销,还远售外地。这道传统的技艺,也在烟火气中得以口口相传、生生不息。(甘艳霞 江欢/文 胡兆双 林宝利 江欢/图)

微信分享 二维码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