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山县佛子镇大芦村
2022-09-06 08:28:27
|
来源:灵山县人民政府网站

对于钦州市灵山县佛子镇大芦村,很多人都会想到灰砖青瓦,雕梁画栋,石梯墙砖,屋檐木门,想到这是广西保存最完好的明清古建筑村落之一。

俯瞰大芦村

走进大芦村,打开一扇古宅门,翻开以劳氏先祖们营建村落,并不断进取的历史画卷。



大芦村的劳氏族谱

根据“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网站的记述,大芦古村劳氏的远祖本是西汉时的南越王赵佗,西汉王朝因开发岭南有功赐姓为“劳”,封邑山东崂山,其后代南迁落户南雄州(今广东省南雄市)。



大芦村的古建筑

宋朝,劳威任广东廉宪官,举家迁至南海县,咸淳年间,其后代劳馀庆任灵山学博,搬迁落户至檀圩。

大芦村原本是芦荻丛生和荒芜之地,十五世纪中期始有人烟。至明朝嘉靖年间,劳氏先祖相继兴建了三达堂、双庆堂、东园别墅。




大芦村的古建筑

经过劳氏先祖们的开发,到清朝中期,这里已由当初的芦荻丛生发展成由十五个姓氏居民杂处的大村场,并始建蟠龙堂、杉木园、陈卓园、东明堂等。

为了使后辈不忘当日的创业艰辛,劳氏先祖们给村子取名大芦村。


依山傍水的大芦村

筚路蓝缕,先人创业来之不易,大芦村人更注重血脉延续,这在村子选址、营建上,颇有考究。

大芦村人开始建造第一个宅院伊始,既考虑依山傍水的布局,又考虑天、地、人环境的和谐。

风水宝地大芦村

大芦村人认为村落所傍之水,是最宜居之所,因此在选址上,大芦古村南北皆有水体河流弯曲流淌而过,属灵东水库发钦江之支流。


房屋结构“上里生,下外熟”

大芦村人认真考虑古宅建筑用料及布局,让建筑最大程度适应环境,宜人宜居。

大芦村古宅多为砖木结构,墙体外部或下部为砖窑烧过的青砖,墙体里面或上部为泥砖,既是为了使墙体外部可经受雨水的冲洗和墙体下部能坚固地承载房子的体重,考虑“火、木、土”的相生相克,使得房子具备冬暖夏凉、回南天不潮湿的优点。

感恩先祖的呕心沥血,后人延续先祖创业之风,奋发博学,英才辈出,大芦村是远近闻名的官宦之家、文化之家。

《广西通志·旅游志》记载:“(大芦村)至清代,共有国、府、县文武生员88名,其中32人出仕做官。”劳氏第四世祖劳弦更是在明朝崇祯年间,升任兵部职方司主政,官拜三品。

清易明帜后,劳弦赋闲家中,益乐行善,热心地方公益事业,并参与纂修县志。

获明清两朝恩封准赠78人

根据“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网站的记述,崇祯十六年,劳弦任职期满致仕回归故里,农历七月十四,路经湖南洞庭湖。他只雇了只小舟,不料中途风雨大作,惊涛骇浪。他默念祖宗积德,祈祷保佑,不久竟风平浪静,不致遇难。他急于致谢,但舟中唯有茄瓜一物和一小撮大米,只好凑合煮了二碗茄瓜粥拜天地,以昭诚意。如今,每年农历七月十四日,全族吃茄瓜粥,不忘祖德。

大芦村古宅与古楹联

劳氏子孙奋发有为,离不开家庭的支持,嫁进来的妇女也是持家有道。

劳潘氏是大芦村劳氏第六代长房祖先劳协一妻。丈夫不幸年轻早逝,上有百发老母,下遗年约四子,她以弱质女子一人力持上下,三十余年如一日,含辛茹苦,事事为高堂考虑,抚育幼子,晨昏劝勉,田园家计,调理有方,处理乡党闾族关系,得体得宜,致使大芦村劳氏长房丰盈不衰,书香继世,一门四秀连袂成材,个个言行端谨,热心社会公益事业,深得乡亲敬重,当时称他们祖屋为四美堂。

古宅中人重新书写传世楹联

作为广西楹联第一村,大芦村人将进取之心写楹联中,潜移默化影响每个大芦村人。

据考证,大芦村古宅中有三百多副明、清时期创作、世代相传、沿用至今的楹联,中华传统楹联中迎春、庆贺、纪事、格言等种种表现形式和格式,在古宅中几乎都可以见到。

这些楹联内容十分丰富,既有写景状物,抒情寄怀;也有教诲人们修心养性,严于律己;有劝导人们立身处世,德才为先;还有晓喻人们笃学励志,利己利国的。

“惜衣惜食,不但惜财兼惜福;求名求利,须知求己胜求人”“读书好,耕田好,识好便好;创业难,守承难,知难不难”明朝嘉靖年间至今,一直悬挂于镬耳楼祖厅柱子的两副楹联含义深入浅出,耐人寻味,也反映大芦村人跳出依赖祖荫、重仕轻农的陈旧观念,表达了修身、齐家、立业、做好人的思想,期许后人奋发有为。



大芦村古楹联

大芦村人的不断进取,使得家族的基业不断得到充实和扩展,文化渊远而流长。

到十九世纪末,总人口约八百人的大芦村劳氏家族,已经富甲一方,拥有良田千顷,其田界东至浦北县寨圩,西达灵山的陆屋,南到灵山的武利,北及南宁横县的百合,可以说是“马跑百里不吃别家草,人行百里还见自家田”。

大芦村良田千顷

《广西通志·旅游志》记载:“解放后,该村出了300多名大学生,农民种地讲科学,求效益,村中无一分闲置田地,土丘小岭也成了果木茶园。荔枝往往被客商提前发来的订单订购,优质椪柑全部出口。现已被辟为农业观光(配合品尝‘灵山荔枝’)旅游点。”


大芦村三月红荔枝、椪柑

不忘祖德,延续祖风。如今的大芦村人守着这错落有致的古村落,延续祖辈艰苦创业的精神,继续奋发有为,在新征程里继续开创新成绩。(孙青莲/文 广西新闻网/图)

微信分享 二维码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