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林壮族古香:轻烟袅袅寄清思
2022-07-25 10:17:21
|
来源:广西日报

《诗经·大雅·棫朴》有云:“芃芃棫朴,薪之槱之。”千百年来,古人摘取香树叶,制作香料,或焚香祭祀,或燃香清读,以求取静与诚,感受高洁清雅之氛围......延续至今,衍生了丰富的香文化。

上林县位于大明山东麓,植物资源丰富,当地人民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取材制香,将古老配方与手艺代代传承,并发展了极具地方特色的制香产业。

本期我们将沿着袅袅香烟,探寻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上林壮族古香制作技艺,感受壮族古老而神秘的香文化。


上林壮族古香制作技艺

类别:传统技艺

级别:自治区级非遗名录

批次:第八批

地域:南宁·上林

上林壮族古香由纯植物制作,清香淡雅,有静心安神之效。匠人取当地朴吉(壮语)树叶、密蒙花,晒干后碾碎成粉末,辅之以沉香、檀香、樟树叶粉、松木粉等多种中草药粉末,以竹签沾水,在香粉中翻滚多次,形成柱状,经自然风干成香。2019年,上林壮族古香制作技艺被列入第八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上林壮族古香(以下简称“古香”),古时当地人又称之为土香。据称,古香最早源于上林县三里镇佳滩庄,流传至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佳滩庄的村民祖祖辈辈以香为生,一门手艺滋养了一代代人。直至20世纪80年代,工业香占领市场,古香逐渐淡出历史舞台,这门技艺濒临失传。为更好的传承古香制作技艺,第一代古香传承人巫忠厚在汲取传统制香工艺的基础上,潜心研究而成近现代古香制作技艺,并口授亲传,才得以让古香开枝散叶流传下来。

2013年,覃敏秀机缘巧合结识了第四代传承人的覃爱莲,覃爱莲向她传授了古香的制作技艺。是年,覃敏秀创办公司传承发展这门技艺,成为了古香的第五代传承人。古香得以重现生机。

“古香是上林的特色产业,与当地广为流传的民间传说有关。”据覃敏秀介绍,古香最原始的形态为竹签香,相传于“特掘”故事中的“点香许愿”,为祭祀祈愿之用。

竹签香

“传说在大明山脚下的一条河边上,一位善良的老妈妈收养了一条断了尾巴的小蛇,起名为‘特掘’。‘特掘’似乎通人性,平时喜欢爬进老妈妈从山上采摘回来的香树叶里。朝夕相处三年之后,有一天‘特掘’突然不见了。老妈妈日思夜想,某天晚上,她梦见‘特掘’回到家中,并告诉她,‘您和乡亲们遇到困难的时候可以用香树叶做成粉末点燃并许愿’。就这样,这种点香许愿的方法被传了下来。”覃敏秀对“特掘”故事的讲述,为古香的由来增添了一抹神秘的色彩。

上林县野外茂密生长的朴吉树

从古老传说回归现实,古香中许多制作原材料都具有药用价值,对人体有益。因此随着时间的流逝,古香逐渐走进百姓寻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除祭祀之用外,匠人在老式竹签香的基础上开发了许多新的香品,如线香、盘香、倒流香等。这些新的香品可供人们在读书时平心静气,进行户外活动时防蚊驱虫,亦可在饮茶时增添雅趣。

线香

盘香与倒流香

“古香最主要的制作材料就是‘特掘’故事中的香树叶——朴吉树叶。”覃敏秀告诉记者,朴吉树叶清香淡雅,且具有一定的黏性,可以用来调节香的味道,同时固定香的形状,使香柱愈久弥香,久置不折不裂。这也是古香区别于其他香种的一大特点。

新鲜采摘的朴吉树叶与晾晒1-2天的朴树叶

除朴吉树叶之外,古香的配方中还含有樟树叶、密蒙花、玉桂粉、松木粉、檀香、沉香等材料。准备好原材料,将其晒干并碾碎成粉末,便是制香的第一个步骤。此后将竹签沾水上香粉,晾晒干燥后,古香便制成了。

古香的制作材料

晒干的密蒙花

覃敏秀将晒干的朴吉树叶研磨成粉

古香的制作步骤看似简易,但竹签沾水上香粉的过程却有很多细节。

“上粉不是一次性沾完所有香粉,而是由里到外,一层接一层地沾取。第一层沾取的为朴吉树叶粉,第二层为中草药粉,第三层为松木粉。”覃敏秀告诉记者,上香粉除了有顺序的要求,在“沾、抡、翻、展、抖”等手法上也大有讲究。

制香前匠人会对竹签进行检查,以保证竹签上没有影响燃烧的“眼”

“沾”即竹签沾水,沾水时间不可过长,通常1-2分钟即可。所用的竹签不拘于品种,但因古香不同于工业香,其中不添加助燃剂,所以使用的竹签不能有太大的“眼”(节),否则会影响燃烧。所用之水为当地的山泉水,自大明山上流淌而下,在制香匠人心中更为清澈洁净。

山泉水

“抡”即抡甩掉沾水过程中多余的水分,避免竹签在香粉中滚动时沾取过多香粉,形成香粉团。

“翻”是将沾水后的竹签放入香粉中反复翻滚形成香柱。为使竹签沾粉均匀,形成的香柱不黏连在一起,在翻滚的过程中匠人需眼疾手快,力度得当,必要时加入一些干粉进行调和。

覃敏秀将竹签在朴吉树叶粉中反复快速翻滚

沾取中草药粉时,覃敏秀捞取周围的干粉对香柱的黏性进行调和

“展”即将香柱呈扇形展开,防止沾粉的香柱黏连在一起,导致变形。

呈扇形展开的香柱

根根分明的香柱

“抖”即抖掉香柱上多余的粉末,加入干粉调和后,需要迅速将多余的粉末抖落,这样才能使香的表面更均匀平整。

沾松木粉时覃敏秀抖落多余的粉末

“每上一层香粉,上面几个动作都要重复一遍。”覃敏秀告诉记者,匠人需要根据竹签沾粉的实际情况调整“沾、抡、翻、展、抖”的频率,以保证每一层香粉都上得均匀服帖。为稳固香体,在上完粉之后,还需要将香放入木桶中来回滚动数次,确保香粉粘得更牢固。

覃敏秀滚动木桶中的半成品香

待香柱在木桶中翻滚至半干的状态,便可将其取出,放置到木架上,一一摊开,在阴凉处自然风干数日,古香便制成了。

覃敏秀晾晒刚制好的竹签香

制香很考验匠人的耐心,覃敏秀却十年如一日的将这门手艺坚守下来。

“难的不是做香,而是怎样带动大家一起做香,传承这门手艺。”覃敏秀告诉记者,由于古香之前一直处于濒临失传的状态,带动周围村民种植朴吉树、重拾制香技艺花费了很长时间。

“我的愿望是帮助到更多的人,市场里用上更健康的香。”如今,覃敏秀的香厂面积已扩大至6000平米,产品远销省外,广东、福建等地都有商人想要与她合作开厂。在覃敏秀的带领下,上林县的桃岭庄、佳滩庄,马山县的板往屯,武鸣县的旧埁庄等地又恢复了古香生产,壮族古香文化逐渐随着袅袅香烟飘向远方。(谭晓林/文 林宝利、覃敏秀、谭晓林/图)


微信分享 二维码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