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色位于珠江的上游右江河畔,是通往云南、贵州的水路交通要塞。右江水量大,可四季通航,百色的货轮可直通广州、香港。因此云贵商贾,特别是广东商贾常云集百色开展贸易活动。因为粤商的日益增多,粤语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百色的城市语言。各地会馆随着商贸活动的发展应运而生,据说在清代及民国时期,百色城里有粤东会馆、灵州会馆、云南会馆、贵州会馆、江西会馆等多处会馆,遗憾的是,由于人为的破坏,如今除粤东会馆和灵州会馆外,其余会馆已不复存在。
粤东会馆位于百色市解放路步行街,整个建筑占地面积23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2600余平方米,是一座砖木结构的古建筑,会馆严格按照中国传统建筑布局,突出“中轴明显,左右对称”的特点,纵轴设前、中、后三大殿,主体建筑平面呈长方形,总体以三进三路九院布设,整组建筑以中路为主线,两边厅堂,厢房围合,六院穿插,主次建筑之间以青云巷相隔,长廊相连。大小九座建筑纵横规整,布局严谨对称、主次分明,构成一个相对封闭式独立建筑群。是典型的广东民间宗祠艺术建筑。建筑风格及造型十分类似广州市的陈家祠。
会馆的一进殿(前厅)为迎宾大厅,面宽三间,大门两边设石砌包台;二进殿(中厅)是会馆建筑的中心,是当年商人议事聚会的地方,面宽三间;三进殿(后堂)为祭祀神殿,面宽三间;左右厢房略为低矮,人字形封火山墙,二层阁楼,楼设木栏杆,楼前有一小天井,独立成院,显得室内格外清朗幽雅。
粤东会馆整座建筑的装饰非常讲究,采用了大量的陶塑(玻璃釉彩)、灰雕(泥塑)、木雕、石雕和壁画等。尤其是女儿墙,其下半部多饰以奇花异草、珍禽异兽;上半部便是栩栩如生的瓷人瓷塑组成的一个个整体“方块”。每一个“方块”都表现着一个粤剧场面,瓷塑中还清晰可见刻着“吴奇店造”、“粤东南邑”字样的瓷牌。最耐人玩赏的,是屋脊上的四列各长十米的五彩琉璃瓷雕的立体屏幅,不仅雕刻有盘龙戏珠、跃鲤飞鸢等鸟兽虫鱼,还雕刻着60多名古代人物,分别组合表现了不同历史故事中的群像,人物塑造惟妙惟肖。
会馆藏有15块珍贵的铁木牌匾,“东渐西被”、“同声堂”、“永沾默佑”、“颂美重华”、“与汉无极”、“天地正气”等。“东渐西被”表述当时广东文化已融入当地人生活,成为当地文化的一部分。“同声堂”则描述了粤东会馆的广东人希望他们能同一颗心用同一个声音向外界说话的愿望。“颂美重华”表达了当时人们对美好事物纯洁的向往……
百色市是革命老区,百色起义就是1929年12月11日在粤东会馆门前广场启动的。同时,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在百色成立,红七军的军部司令部和政治部就设在百色粤东会馆,司令部所属的参谋处、经理处、副官处、军医处等就在这里办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