傩面,毛南族肥套还愿仪式必不可少之物
2022-11-01 08:50:34
|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

走进毛南族发祥地——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下南乡中南村南昌屯。这里距今已有近500年的历史,2014年被列入首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傩”文化源远流长。

走过青砖绿瓦,眺望古朴的窗栏,古色古香的房屋错落有致地矗立在青山脚下,溪流潺潺,蜿蜒流过一片片泛着金黄色的稻田,鱼儿成群地游着,鸭子欢乐地叫着,宁静而美好。



环江毛南族发祥地——南昌屯

在环江,“傩”文化在明清之际便已盛行,其最具特色的傩面具,分为“三十六神,七十二相”,通过各异的表情、配色,彰显了传说故事中的诸神形象。 


毛南族“傩”文化展演

傩面,是环江毛南族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在毛南族成年男子一生必赴之约——肥套还愿仪式中,傩面必不可少。当八方亲朋到访后,戴上傩面的师公,以说、唱、跳、击鼓等形式,进行神秘而隆重的仪式,为男子还愿、感恩、祈福。


谭建新讲述傩面文化

生于广西河池市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的谭建新,是毛南族傩文化的重要传承人之一。在谭建新的心中,肥套神圣而又凝聚乡愁,傩面更是种很美的艺术品,它虽非雅物,但并不狰狞,它简朴古拙的形态之下,承载的是一个地方、一个民族源远流长的民俗文化,传递的是对自然及生命的崇拜和敬仰。

毛南族傩面分文、武、善、凶4大类36套72种面相,性格神态各有特点。雷王赤面乌眉、努睛突眼,三界公须髯飘飘、仪表堂堂,三娘雍容华骨、慈眉善目。这些傩面在古老的傩文化相结合下,依照神话故事中各自不同的原型,通过神态展现出各异的性格。或是歪嘴咧牙,或是怒目而视,或是和蔼可亲,无不透着远古的神秘。


毛南族傩面

如今,体现着毛南族人民智慧与美好愿望的傩面具,渐渐走出了毛南之乡,或是变成公共艺术品,或是进入收藏家手中,或是被带入博物馆,又或是成为观瞻欣赏的展品,以不同的方式出现在人们眼前。

微信分享 二维码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