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舞蹈打榔舞
2022-10-24 11:34:47
|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

打榔舞是天等具有悠久历史的壮族舞蹈,从唐代武德年间传承至今,已有近1400年的历史。

“榔”是壮族先民专门用来脱稻粒、舂米的工具。最早,打榔只是壮族先民给稻谷脱粒和打糍粑的一种劳作场景。后来,打榔加入了舞蹈的元素,由此演变的打榔舞则成了壮族人稻作文化的再现。

每年的春节、三月三、重阳节、霜降节等重要的节庆,人们总要跳起打榔舞,以此表达对五谷丰登、风调雨顺和和美生活的祈愿。

或许是承载了太多的期待,对于壮族人民而言,打榔舞具有神圣的仪式感,因此,跳舞前还要先举行请“榔”仪式。

“木榔哎,木榔响,大家一起来打榔”……随着音乐响起,每个舞者都拿着一米多长的木杵有节奏地敲击木榔,动作欢快有力,声声若鼓,场面尤其热闹。

打榔舞以打“榔”为表现形式,有二人对打、四人对打、多人交错对打等多种方式。一群人你敲我打,欢歌载舞,尽兴而止。

每一年,天等的壮族霜降节,打榔舞都是其中的重中之重。千人打榔舞的场面热闹而壮观,此起彼伏的音乐声和打榔声具有排山倒海之势,若能亲临现场一观,定要为这盛大欢闹的场面叹为观止。

“打榔”是人们对劳动生活的欢呼,对丰收的渴望,对节日的喜悦......

天等的打榔舞广场,伫立着六根石柱,柱子上雕刻着壮族先民打榔舞的场景。漫步在这些古朴的画面之中,千年前人们在田野劳作的真实场景,仿佛就在眼前,让人感受到浓郁的壮族稻作文化。

打榔舞登上央视。

微信分享 二维码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