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石画
2022-09-05 15:23:50
|
来源:广西日报

岩石嶙峋,奇峰林立,造就了广西复杂的地质条件。广西人民世代生活于崇山峻岭之中,与石接触密切。据考古发掘表明,早在旧石器时代,广西的先民便已开始使用石器。

地理环境影响人文发展,在这片奇石资源极其丰富的喀斯特土地之上,匠人们以石头为创作载体,将自然之石与绘画、雕刻、镶嵌等传统技艺相结合,赋予石头活力与灵气。

基于此,石雕、石刻、石画及石制工艺等各类技艺依"石"而生。宁明花山岩画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南宁刘记石雕制作技艺、桂林石画、防城港彩石雕刻技艺、毛南族石刻技艺等已被列入国家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之列。

本期,我们将走进桂林石画制作技艺,近距离欣赏自然与艺术交融的魅力。


桂林石画

类别:传统美术

级别:桂林市级非遗名录

批次:第五批

地域:广西·桂林

桂林石画融汇了传统漆器的螺钿技艺、百宝嵌工艺及传统绘画艺术特色,选用各种宝玉石及桂林特有的鸡血玉、漓江石等为原材料,以石代墨,纯手工制作成画。2018年,桂林石画被列入第五批桂林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奇山秀水孕美石。

桂林境内千峰环立,一水抱城,洞奇石美,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呈现。

桂林石画便诞生于这片山石奇貌之中,将山水精华凝聚在一颗颗细小石沙里,以坚硬石材绘柔美画卷。

桂林石画作品《壮乡新貌》(局部)

以石为本,桂林石画选用桂林特有石材为原材料,有机融合传统美术技法,在充分保留石头的原生形态下,纯手工制作成画,构筑出最生动的民族风情画卷。

与常规以岩石体做画布不同,桂林石画改变了传统笔墨绘画的平面表现,在传统漆器工艺中的“嵌螺钿”技艺及百宝嵌工艺基础上进行突破性创新,赋予传统手工艺以全新表现形式,在材质运用、制作工艺及创作风格上均有其独到之处。

作一幅石画,需要经过石材原料收集、选石、碎石、从粗到细滚磨、抛光、筛选、构思、设计、描图、镶嵌、粘贴、铺撒、清洗等约15道工序。

种类丰富的石材原料

既是用石头作画,自然以石材为主角,石材选择是关键步骤之一。

邓凤竹在挑选石块进行粘贴

“选取本地石材来再现本地风光,让桂林山水能够‘带得走’,我们认为这是十分具有意义的事”,桂林石画代表性传承人吕珊蔚说道。桂林石画特点之一在于将本土石材巧妙利用,赋予其全新形态。

漓江石、桂林本土鸡血玉、各类宝玉石是桂林石画的三大原材,其中漓江石、鸡血玉是桂林本土的特色石材。

制于瓷盘上的鸡血玉画

桂林鸡血玉物如其名,其色红如鸡血、黑如牛角,色调均匀,光泽性强,是桂林特产的珍贵玉石。

以展现桂林风光为主的漓江石沙画

漓江石拾取于漓江河床的鹅卵石,常与沙子搭配使用,其色泽朴素,虽不如宝石般艳丽通透,却带着独特的水墨韵味,是制作中国风画作的良材。

蓉石色泽通透,经过手工敲锤打磨,颗粒大小不一,常用于画中的花卉制作

桂林本土的石材,缀以颜色艳丽的各国宝玉石,塑造了桂林石画的色彩丰富性,使其能够尽可能贴近山川景物、飞鸟走兽的真实颜色。

邓凤竹在根据画面,挑选形状合适的玉石贴在纸上

作画时,创作者需要根据画面的构图、颜色的浓淡来挑选宝玉石颗粒的大小和颜色,塑造国画、油画等各异的风格效果。

“我们对桂林是非常有感情的。”桂林石画代表性传承人吕珊蔚、邓凤竹说道。虽然每幅画作的石材不同,但内容多数以表现桂林山水风光为主,承载着创作者对桂林无限的热爱。

桂林石画作品《壮乡新貌》

《桂林四季》

与坭兴陶茶壶结合的桂林石画作品

走进传承人工作室,映入眼前的石画比想象中更为丰富,除了常规做于纸上的画,更有在盘子上、扇子上、茶壶上的......数以万计的宝石碎块经过匠人之巧手,成了一件件形态各异的石画作品,在不同的呈现载体上焕发光彩。

洁白的瓷盘上,承载着颇具水墨神韵的《漓江山水》

取天然原石碾作粉末,以此为墨,细细撒下,勾勒山峦峰尖;层层铺开,填补溪流川河,一幅青山萦绕,水波荡漾的图景一跃眼前。山川之间,色彩灵动,水墨韵味诉尽桂林诗意,汇聚自然秀灵之意境。

画面的细节呈现需要挑选小颗粒的石头,用镊子仔细粘贴

花瓣的制作需要将玉石倾斜依次嵌入,使得画面呈现立体感

通过嵌、贴、点、线、面、铺、撒等精细技艺,制作时跟随事先设计的图稿线条,横竖并用,虚实相间,大小有度,贴出平面或立体的效果,巧妙地达到写实、写意的目的。

冰冷玉石与柔情画意的结合,让桂林风光有了新的传播途径,也让残障群体有了接触社会的就业学习机会。

残疾人学徒制作的桂林石画作品

"把我们的多年来得到的成果,分享给残障群体,也算是为社会做些小小的贡献。"在吕珊蔚、邓凤竹及其团队的筹建下,创建了桂林首家残疾人辅助性公益平台,致力于传授石画技艺、帮扶特殊人群就业脱贫,迄今教授约200名残疾人学徒。(陶洁 符振晓 周歆慧/文 陶洁 邓凤竹 胡兆双/图)

微信分享 二维码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