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水苗族银饰
2022-08-16 09:08:58
|
来源:广西日报

关于苗族银饰的记载最早见于北宋的《凤凰厅志》,清代的谢启昆在《广西通志》中对融水苗族的银饰进行了相当细致的描述:“融水苗,青布缠头,耳项各悬银圈……嫁则一髻上扎大梳,或银或木或牙,花簪围插,多寡不同,随贫富也……耳皆带大环,环下间垂小珥,项带银圈,胸或挂银牌。”

探寻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苗族银饰锻造技艺,在锻造中体会苗族银饰锻造技艺的巧工匠心,感受苗族文化的魅力。


苗族银饰锻造技艺

类别:传统技艺

级别: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批次:第六批

地域:柳州 · 融水

苗族银饰是苗家人所钟情的一种装饰佩戴品,以大、重、多为美。苗族银饰锻制技艺以银料为原料,主要经过熔银、铸型、锻制、錾刻、编织、明矾煮、刷亮、水洗烘干等多道工序锻造而成。经过多重工艺锻造出来的苗族银饰做工之细,图案之美,堪称一绝。2016年,苗族银饰锻造技艺入选第六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融水苗族自治县地处广西北部,是全国五个单列苗族自治县之一。苗族是一个迁徙民族,历史上有四次大迁徙,而广西融水苗族是在第三次大迁徙后迁入的,即唐末至宋初迁入融水。

融江河自北向南流经融水

苗族的迁徙历史造就了苗族独特的银饰文化。苗族先民常年因迁徙、征战而漂泊不定,为了保存钱财,他们把绝大多数的财富打造成银饰随身携带,以钱为饰,人走则家随;苗族崇拜月亮,银为白色,白银在苗族的神话传说中具有重要地位,苗家人认为白银具有辟邪的作用,因此就将其穿戴在身,以求获得庇佑。这些都成为苗家人喜好银饰的直接原因。




苗族银饰种类丰富,纹样颇具苗族特色

苗族银饰种类丰富,款式繁多。主要有头饰、胸饰、手饰、脚饰和衣饰等类型。每一个类型又可细分出多个种类。如头饰可分有银角、银帽、银围帕、银发簪、银花梳等。

苗族银饰的图案纹样颇具苗族特色,多使用蝴蝶、龙凤、锦鸡和花草虫鱼的图案,承载着古老的神话传说,表达苗家人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以及崇尚自然的思想。

自治区级苗族银饰锻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陈志元

陈志元是自治区级苗族银饰锻造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苗族银饰锻制技艺在陈家代代相传,到陈志元已经是第三代传人。在银饰制作敲打声中长大的陈志元,从小就给爷爷和爸爸打下手,在耳濡目染下逐渐掌握了这项技艺。

苗族银饰锻造技艺主要有锻造、錾刻编织和洗条三个流程,每一流程还包含着多道工序。打造一件苗族银饰需要经过熔银、铸型、锻制、錾刻、编织、明矾煮、刷亮、水洗烘干等多道工序。一次次饱含匠心的熔炼和敲打,使银饰有了温度。

将银料倒入熔银杯中

将熔化后的银液倒入银条模具里进行铸型

锻造流程主要是材料加工工作,包括熔银、铸型和锻制三个工序。熔银是将装有银料的熔银杯放在火炉上,布满木炭后生火,拉动风箱使炭火升温。然后将熔化后的银液倒入银条模具里,待冷却后就形成条状或片状的胚胎,这一步就是铸型。

熔银的关键是掌握好火候和时间,火候不够,银料不能完全熔解,则不能用于后续的锻制。

锻制需要对银条进行反复敲打

下一步是锻制,锻制是用铁锤将凝固后的条状或片状胚胎进行锤打,使之成为进一步加工需要的银片或银条。

      银条是制作银饰的基础,敲打银条往往需要先敲打成方形,再敲打成圆形。敲打过程中,银条会因为冷却变硬而难以敲打,就需要反复过火加热。

先把银条敲打成方形

再把银条敲打成圆形

完成锻造流程后,根据所设计的银饰的需要,采用不同的工艺进行锻造,有的需要錾刻工艺,有的需要编织工艺,有些则需要錾刻和编织两者相结合。

錾刻是用在银片上刻出各种图案

錾刻是在已经做好形状的产品的基础上,用锤子在银片上敲打各种錾子,使其在银片上留下錾痕,形成图案。錾刻是苗族银饰锻制过程中一项非常精致的工艺,需要耐心细致,也是检验匠人技术水准高低的标准之一。

通过拉丝板,从大到小反复抽拉将银条拉成银丝

编织首先要进行拉丝。拉丝需要用锤子将银条的一头锤尖,使银条能够伸进拉丝板,再给银条涂上油进行润滑,然后将整根银条从拉丝板抽拉出来。

将银饰组件组装起来

拉丝板分为52个直径不同的孔眼,从大到小,一根银条经过反复抽拉后,拉成银匠所需要的大小,银匠再通过缠绕、交叉、挑压等多种方式将银丝编结成具有立体感的银饰品,完成后将錾刻和编织好的银饰组件进行组装。

将银饰放入炭火中,去除其表面的氧化物

在铜盆里加入清水和明矾,放入银饰煮开

经过锻造、錾刻、编织等工序,一件银饰的制作就大致完成了,最后还要进行洗条使其亮白耀眼。洗条的第一步需要将银饰过火,把银饰上的氧化物去掉。接着将银饰放入铜盆里面,加入明矾和清水煮开,银饰原本的亮白就会展现出来。

用清水简单刷洗

完成洗条之后银饰变得明亮洁白

最后再将银饰用清水刷洗,并用火烘干,则完成苗族银饰的锻造。苗族银饰锻制工艺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线性过程,而是多种工艺在制作过程中交替、结合,需要多次过火、敲打、錾刻和清洗。

陈志元说:“打造一件苗族银饰至少需要十几道工序,多的话要二三十道工序。”每一件璀璨精致的苗族银饰背后都倾注着银匠惟精惟一的匠心。

天气炎热,陈志元在炭火旁专心致志地进行锻造

对于陈志元来说,传承苗族银饰锻造技艺不仅是在传承一项技艺,也是在传承一个民族的文化。苗族在漫长的迁徙中遗失了文字,而保留下来的银饰就承载着苗族的历史与文化,通过苗族银饰的锻造技艺和纹样,可以了解到遗留在银饰品中的苗族迁徙历史。

璀璨精美的苗族银饰

在传承创新上,陈志元认为传承一项技艺,只靠一个人力量是很小的。为壮大传承力量,他于2021年开办了苗族银饰传习体验馆,打破银饰制作技艺“只传内,不传外”的传统祖训。除此之外,陈志元利用线上平台进行宣传和推广,并将传统苗族银饰与现代风格相结合,让更多的人了解认识苗族银饰。未来,陈志元希望能在融水建设一座博物馆银楼,将苗族刺绣、芦笙、银饰等所有苗族文化融进去,使游客在观光游览的同时可以充分感受到苗族文化的内涵和底蕴。(梁彬彬/文 胡兆双、梁彬彬/图)


微信分享 二维码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