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林苗族“跳坡节”
2022-07-27 15:59:53
|
来源:综合百色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方志广西”微信公众号

“跳坡”,谐音“欧蹈”,在苗语中寓意为“玩坡”、“耍坡”之意,也有“斗更”之称,其意为“围着坡杆转”,意思是踏着初春的青草和鲜花,绕着山坡玩乐,享受人与自然的美。“跳坡节”不仅仅是爬坡杆、芦笙舞、月琴弹唱、打磨秋等单纯的文体竞技,也是苗族青年男女交友的节日。人们可以在这样欢庆的节日里抒发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喜悦之情。

坡场同心圆

苗族“跳坡节”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传说它是古代苗族聚会议事活动的演变。最初“跳坡节”其功能并非单纯娱乐,更重要还在于聚族商议决定族人命运的大事,而决定族人命运的事情多为战争和迁徙。各支系各村寨族人,为了共同利益或行动,从各路汇合一起议事,演变成今天的“跳坡节”。从象征意义上看,现在坡场中的“坡父”、“坡母”在苗语中即指古代主持族人聚会议事的首领,爬坡杆比赛即为古代族人选拔勇士的活动。

苗族群众为“勇士”欢呼

在“跳坡节”的头一天夜里,他们便蒸好面饭,煮好腊肉和辣椒骨,准备好了赶坡会的食物,天未亮即梳妆打扮,穿上最新最艳丽的服饰。特别是未婚的青年男女,更是把自己打扮得大方得体,决意在场上展露风韵而选中如意的心上人。

坡场上身着艳丽民族服饰的苗家姑娘

尤其是小伙子更是跃跃欲试,因为,他们除了在坡场上崭露头角外,还有一关过硬的竞技决斗,那就是爬杆与跳高难度的芦笙舞。“跳坡节”当天,善良的“坡济”、“坡耐”便早早在跳坡场中立起一根三丈余高的“坡杆”,杆顶吊一块腊肉和一葫芦苞谷酒。届时,众多的小伙子则举行爬杆竞赛,爬杆的人要像猿猴般敏捷地爬到坡杆顶端,取下酒和腊肉后又能轻捷地倒爬下来。接着,还得参加芦笙舞的竞技。这芦笙舞不是一般人都能“闯”得过的,因为“坡济”“坡耐”在栽坡杆的同时,就在草坪上栽上了三根一米多高的木桩和安放了一口大铁锅。这天,他们在大铁锅里盛满水,且把水煮沸,并在铁锅口上横放一条两寸余宽的桃木扁担。届时,首先要求芦笙手们边吹芦笙边在三根木桩上跳舞,苗人称为“三锅桩”。

爬坡杆

坡场英雄

其次,芦笙手们要一碗水酒跳上铁锅口的扁担上,边吹边跳舞,做到笙歌不断,酒碗不掉,舞步不乱,这就是要命的“蛟龙过海”关!要完成这些高难度的技巧,没有过硬的本事是万万办不到的。

吹芦笙

芦笙舞

所以苗族人民素来把能顺利闯几这关的人称为(“阿卡又”苗语音译为“冲汉子”),其意为“最有本事的人”或“了不起的英雄”!不言而喻,谁能获得“阿卡又”的殊荣,不但获得了全家人、族人乃至整个苗人的尊重与爱戴,而且还赢得了众多“勾彩”(苗语:姑娘)的爱慕与追求。


欢乐满山坡

如今,隆林各族自治县的苗族“跳坡节”不仅深受本地人民的喜爱,而且吸引云南省、贵州省等苗族同胞到此寻根问祖。人们就在这样欢庆的节日里,抒发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喜悦之情。(综合来源:百色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方志广西”微信公众号

微信分享 二维码
分享